ty1.jpg (42642 字节)

音乐艺术特别贡献奖:殷承宗

钢琴大师殷承宗是当代中国最负盛名的钢琴家之一。2010年是殷承宗先生从艺60周年,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曾与他合作过的乐团和指挥有:尤金·奥曼迪指挥的费城管弦乐团,克劳迪奥·阿巴多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基里尔·康德拉辛指挥的莫斯科爱乐乐团,马尔科姆·萨金特爵士指挥的圣彼得堡爱乐乐团,他被《纽约时报》誉为"中国最优秀的钢琴家",他的演奏感染了无数人的心灵。殷承宗不仅是西方音乐的诠释者,他也创作改编了许多著名的钢琴作品,例如钢琴协奏曲《黄河》等轰动了世界。他录制的20多张唱片,包括《殷承宗遇见舒曼与肖邦》、《贝多芬·殷承宗》、《殷承宗-舒伯特钢琴独奏专辑》等显示了他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完美诠释,赢得了乐迷的喜爱和追捧。殷承宗为音乐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51e.jpg (94933 字节)

音乐会现场:著名钢琴演奏家.钢琴大师 殷承宗先生获颁奖项
(由广东电台副台长 赵随意先生、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 刘长安先生颁奖)

唱片名称:《殷承宗-舒伯特钢琴独奏专辑》
出版:达人艺典
编号:DRCD-1001

51a.jpg (106719 字节)

蜚声中外之本世纪中国钢琴大师
登峰造极之最新录音 浪漫演绎舒伯特钢琴魅力

05D.JPG (159512 字节)

录音手记:

整张唱片录制于厦门鼓浪屿日光岩山上殷承宗家1924年所建成的别墅中,环境非常安静,甚至可以用绝对的宁静来讲(tranquil),只有伴随整个白天的鸟鸣声与隐约能听到海浪拍打礁石的响声,可以说这点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仿佛又回到了3年前我在阿尔卑斯山下小镇HALLSTAT远离烦嚣的那段时间。这也奠定了这张唱片(甚至整个该系列唱片)整体的艺术色彩,即:真切(realize),情感(emotion),自然(ambiance)。

在唱片录制中尝试了多种录制方案,并调整了他家的布局与钢琴位置,以达到最自然的声音扩散。最终拾音主话筒选择了STRUSS拾音制式加配点话筒。为的是最大程度的追求一种自然,松弛的声音状态,交织着一种作品所流露出的留恋,惋惜,天堂般葬礼(heaven)的情绪状态。同时将他演奏风格中表达出的铿锵或者说坚定的音色进行强调。

前期录音硬件方面,主话筒采用了DPA4006AE(纯金纪念版)搭配英国传奇硬件品牌NEVE的话筒放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同时心形话筒与其他点话筒采用的是Chandler为EMI传奇录音棚ABBEY ROAD特别设计的放大器。A/D模数转换器采用美国参考级数字硬件品牌APOGEE的AD-16X,采样频率为24BIT 176.4Khz的HD采样。数字转化器及音频接口选用的是另一顶级数字硬件品牌PRISM SOUND的产品。包括话筒连接线及电源净化器等部分,一切前期流程均为顶级制作。后期制作及缩混中当然更是如此,再次不一一叙述。

录制中,殷承宗先生的录制流程是类似于音乐会的,在乐章中间不可打断(即使有错音,也是最后补录),并要有一两名观众在他附近使他进入一种演奏家的临场的状态。

整张唱片光前期录制就持续了一周长的时间,经常出现为了寻找感觉或我们商量以何种触键方式更好的表达出作品的情感与张力。

----刘达

传奇归来--听殷承宗2010年发烧唱片《舒伯特钢琴独奏专辑》

王亦非

传奇,一个被今天的媒体用滥了的词。在每日每时不断更新的泛滥的信息中,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很多事情都会被冠以"传奇"。在当今的中国乐坛,在仍在世的华人音乐家当中,也许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可以当得起"传奇"一词。殷承宗当仁不让。
如今想亲耳聆听这位传奇钢琴大师的琴声虽机会不多但也并非难事,年届70的殷承宗依然在舞台上演奏。然而在唱片录音方面市面上依然可见的还是《黄河》、钢琴伴唱《红灯记》,2003年殷大师出版了一张《花月夜--中国作品集》,之后似乎就很少再听到他的消息。2010年的春日,当这张包装精美的唱片《殷承宗--舒伯特钢琴独奏专辑》放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的心中涌起一种许久未有的对一张新唱片的期待。

05E.jpg (450677 字节)

传奇的录音室

2010年隆冬时节,DR-CLASSICS的录音团队带着几箱价值超过百万的顶级录音器材来到鼓浪屿,一踏上这座美丽的小岛便被扑面的温柔而湿润的微风俘获了。
录音的地点定在殷承宗鼓浪屿的别墅中。
鼓浪屿鸡母山下的这幢欧式别墅是殷家的旧居,1924年,在哈佛大学学土木工程的殷承宗的大哥设计建造了这座颇有巴洛克韵味的房子。老宅是殷承宗在海外多年一直念念不忘的,近年来回国的时间渐渐增多,殷承宗把这座留存着诸多童年回忆的老房子整修一番,重新住了进来。今天"殷承宗旧居"已经是鼓浪屿的旅游景点之一,其实对于这里的主人来说也不过是在家门口多了一块小小的"殷承宗工作室"的木牌而已。

殷承宗一生最著名的录音(以及电影)无疑是30年前那部样板戏《黄河》钢琴协奏曲,长达3个月每天将近18个小时的录音和拍摄过程是一次无法复制的精雕细琢同时也是一场难以言表的折磨。或许是那场炼狱般的录音经历给殷承宗心中留下太多阴影,因此至今他仍不喜欢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录音室中弹琴。于是他选择了在家中录制这张唱片,一个自己可以完全放松下来的地方。

冬日的暖阳从老式的窗口照进屋子,殷家的老房子面海却不临海,白天可以听到的只有阵阵鸟鸣,而太阳落山后便只剩下了隐约的海浪拍打礁石的响声。岛上宁静得让人忘掉了城市的喧嚣,专辑制作人刘达在与我的交流中曾说:"在殷先生家录音的这几天心境仿佛回到了曾经在阿尔卑斯山下小镇HALLSTAT的时候,Tranquil是这里带给我心灵的最直观感受。而这种远离喧嚣,回归音乐本源纯真的色彩正是在这张专辑中所表达的。"
随着殷承宗的琴声在静谧的半山中飘荡,附近的鸟儿们也循声而至,琴声一起它们便聚在窗口随声而唱,以至于很多次录音都不得不因此停止,有时甚至要等到太阳落山才能开始录音。

05C.JPG (144273 字节)

传奇的斯坦威

把这张唱片翻入CD机,第一遍聆听,扑面而来的音色是一种难以描述的温暖,复古与纯净。这架钢琴的音色介于现代明亮华丽的斯坦威与温暖甜美的蓓森多夫之间,仿佛瞬间把聆听者带回了180多年前的舒伯特所生活的时代--Pure,Vintage,Warmth
殷先生的一生除钢琴与运动外别无他好,一架好琴能让他爱不释手。在他纽约的家中和新泽西的教室里放着他收藏的十几架名贵钢琴。在鼓浪屿的家中每间屋中也至少有一架钢琴。然而在所有这些收藏中最让他引以为傲的还是此次录音中使用的这架斯坦威,关于这架琴龄超过50岁的斯坦威所承载的故事有太多太多。

1956年苏联钢琴大师李赫特即将访华演出,负责接待的中央乐团下决心进口一架真正高水平的演奏用琴,在层层批复之后终于买下了一台九呎的斯坦威。在李赫特之后,还有多位钢琴界的大腕将琴声留在了这架当年中国的唯一的一架九呎斯坦威琴上。殷承宗与这架琴的初次相遇已是文革之中,红极一时的钢琴伴唱《红灯记》就诞生在这架钢琴上,而钢琴协奏曲《黄河》首演及拍摄电影是用的也正是这架传奇的斯坦威。

那之后便是风云变幻。殷承宗再次见到那架老琴已经是30年后的1997年了。当他终于可以有机会买下这架留下了数十位世界大师珍贵印记与包含了他太多记忆的斯坦威的时候,这架琴由于在仓库中尘封已久状态已不尽如人意。机缘巧合,斯坦威公司得知了享誉世界的中国钢琴家殷承宗手中有这样的一件文物级的老琴,于是便允诺把它拉回汉堡的厂中翻修。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重修,除了原来的琴架的骨骼部分以外,所有的部件都换成了全新的。于是一个古老的共鸣箱体和崭新的发声部件让这架钢琴得到了重生---Rebirth。这个年轻的老伙伴如今又立在了殷承宗的家中,而一向对于演奏用钢琴要求极其苛刻的殷承宗在国内各处巡演的时候也常常会带上这架传奇的老琴。

殷先生在专辑录制中曾说过:"在这架钢琴上演奏舒伯特晚期作品是一种享受,纯美的音色让我醉在其中"。在浮躁的生活中寻找一种真诚与纯净的音色正是制作人选择在鼓浪屿录制这架钢琴的原因之一。

05F.jpg (135003 字节)

传奇归来的精诚之音

殷承宗本人就是一个传奇。
在中国,至少在中国,殷承宗依然是走到哪里都无需介绍的家喻户晓的古典音乐家。
时光流转,往昔的辉煌与沉寂,曾经的波澜壮阔与折戟沉沙都随岁月的远去而归于平淡。
水流云在,幸好有音乐无论在何时都不会弃你而去。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到来的时候,已经数年没有录音的殷承宗开始了自己一系列录音计划。从舒伯特开始,接下来是贝多芬、莫扎特、海顿、德彪西……他想多给自己留下一点尽可能少些遗憾的录音,或许也想让他的那些曾经数量巨大到无法计数的听众们知道殷承宗从未离开钢琴。尽管他已经过了69岁的生日,尽管他已不再是半个世纪前老柴比赛上那个与阿什肯纳齐比肩获奖的乐坛黑马,尽管他已不再是30年前那个以疾风暴雨般的惊人演奏风靡中国大地的风云人物,今天的殷承宗反而成了更纯粹的钢琴家,就像他少年时代立志要做的那样。

这是一张值得反复聆听的唱片。

没有故弄玄虚的突强突弱,没有意料之外的速度变化,殷承宗的演奏不瘟不火,纯净而质朴,细腻的触键和有节制的Rubato运用使得音乐更加接近于舒伯特时代的审美,而这也正是接受了大量西方审美思想与音响理念的发烧录音厂牌DR-CLASSICS的制作人所追求的。整张唱片表达的音色温暖,大气,闭眼聆听,你的精神仿佛沐浴在在温暖的泉水中,一切是那样的亲切与真诚。在今天这样一个暴躁的,没有噱头便没有市场的年代这样单纯的音乐尤为珍稀,而这张唱片所带给人的感动还不仅如此。

05B.jpg (116957 字节)

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殷承宗弹琴的激情澎湃豪迈奔放是有目共睹的,人们都还清楚地记得他的《黄河》曾经怎样震颤着华夏大地。有传说,在革命的年代里,他在上海文化广场演奏样板戏,由于用力过度,一根琴弦当场断了,那突如其来的弦断蹦出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从大喇叭中传出,声音极响,把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这两者间的距离或许就是岁月在钢琴家心中沉淀下的痕迹。当年雷霆万钧的气势固然震撼人心,而今天褪尽火气、返璞归真的音乐则拥有了更宽广的胸怀和更动人的力量。

奏鸣曲D960是钢琴大师们晚年热爱的录音曲目,从鲁宾斯坦、李赫特、肯普夫、施纳贝尔、霍洛维茨……到尚在世布伦德尔都留下过传奇录音。彼时,30岁的舒伯特似乎已经提前预知了自己所剩的时日无多,于是在一年中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创作了大量的佳作,其中结构庞大的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更是被喻为"神来之笔"。年近七十的殷承宗演绎依然年轻却已走向生命终点的作曲家为自己写下的挽歌,听来别有一番意味。制作人回忆说,一天凌晨当他望着深蓝色寂静的海岸线审听D960的第二首行板乐章时,录音中宁静与庄严的旋律交织着舒伯特对天国美好的想象和对世间的留恋,一切都浮现在眼前。沐浴着从海平面缓缓出现的阳光,新的希望又再次展现。这种对一切喧嚣归于平淡之后的从容与优雅是这张录音所带给我的。整张唱片听完,你的呼吸似乎也放慢下来,久久不忍让心底的那片平静与满足散去。

这是今天难得一见的诚意十足的唱片

4首即兴曲和一首奏鸣曲不过70分钟的曲目,光前期的录音过程就花了一周的时间。制作人为了找到一个最能突出录制声场特点的环境,让工作人员把那架九呎斯坦威琴挪到别墅中扩散最好的客厅中心。并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在房间中反复调整钢琴的位置和角度,尝试了几种不同的录制方案,最终选定了以STRUSS与近距离点话筒相配合的拾音方案.

整张唱片的录制过程更像是一场音乐会的同期录制。殷承宗认为录音室的声音环境不宜激发他的演奏情绪,执意要求录制人员坐在钢琴旁,以便让他进入一种演奏的心里状态,在每段曲目的录制过程中也绝不允许别人打断。

更值得一提的是达人艺典旗下发烧厂牌DR-CLASSICS对这张唱片的各个制作环节都倾尽心力。从前期录制到后期制作再到最后的母带处理DR-CLASSICS的音乐工程师在每个环节都采用了顶级流程。纯美灵动的钢琴音色伴随着若隐若现的自然混响,让你仿佛置身于肖邦、李斯特时代的音乐沙龙,而演奏家就坐在你的面前演奏给你听。尤其在专辑中第三首与第六首的行板乐章中,舒缓的旋律配合着温暖自然,富有质感的钢琴音色更是让人一听钟情。整张专辑无论是频响、音色、动态还是混响的每个环节都控制得精准到位,同时又毫不做作。这种声音风格的浪漫发烧专辑正是我所寻找的。

王亦非

 

详细评论请参考《发烧唱片评论

更多「2011十大发烧唱片」...>>>